茂名是农业农村大市,山地丘陵占全市陆地面积75%左右,客观上形成了村庄点多面广、常住人口少、污水消纳空间足的特点。2021年,茂名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四个试点城市之一,重点开展农污资源化利用治理模式试点。
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省生态环境厅大力支持下,茂名立足实际,系统谋划,聘请中国环科院、省环科院等专业团队常驻茂名开展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广工作;出台2021-2025年攻坚行动方案和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2023年统筹各类资金8.59亿元投入治理,因地制宜形成“纳大厂”“建小厂”“不建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成事。
目前,全市已完成12611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60.33%,达到2023年60%的治理目标。
1114个自然村“纳大厂”,主要将城镇周边的农村生活污水优先纳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4598个自然村“建小厂”,在人口多且居住集中的村庄,建设简易一体化处理设施;
6899个自然村“不建厂”,重点推广资源化利用和厌氧式、无动力、小区域的生态处理技术,该模式占比达55%,成为茂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要模式。
在推广资源化利用模式过程中,茂名坚持分类指导、“一村一策”,打造了一批示范点。
如高州市根子镇书房村采用“水解酸化+人工湿地”工艺,建设处理规模15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站1个、配套管网650米、人工湿地80平方米,种植花叶芦竹、梭鱼草和再力花,总投资约35万元,运维费每年1千元,建设运维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达到了农田灌溉标准。
村民们说,“以前村子的地面就没干爽过,污水流过的地方到处是米粒、菜叶等。”现在,污水通过生态净化,顺着灌溉沟渠,流向万亩良田,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环境的改变,也带来了乡风文明的改变,“以前洗菜、淘米的水,顺手就往外泼,现在舍不得了。”
实践证明,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建设成本小、管护简便,“废水”变“肥水”,得民心、顺民意。茂名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力度,统筹人员、资金、技术等要素保障,推广更多适用性强的模式,力争2025年达90%治理率,努力实现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