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节目开始之前,先问您一个问题,您平时教育孩子时,最头疼的事是啥?相信会有家长回答是“网络游戏”。
“我的孩子,跟手机最亲!” 我也不止一次听身边的朋友这样抱怨。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拓展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同时也引发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的关注。
在今年两会上,针对网络游戏话题,代表委员纷纷提建议、给良方。
今天中教君就和您一起聊聊这件事。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成了不少家长的“心病”
曾听到一个妈妈抱怨:10岁的儿子最近放学回家就窝在沙发上用手机玩游戏。
喊他做作业、吃饭, 喊了好几遍,都是哦哦、嗯嗯应付两声。
大人不让他玩,他就偷偷地玩,有一次,甚至把同学的手机带回家,晚上在被窝里玩。
这位妈妈的经历,不少父母都不陌生,大人们又是没收、又是讲道理,但是孩子对手机游戏的兴趣丝毫未减。
如今的孩子,是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必然离不开网络、科技方面的内容,想让孩子一点不接触网络和游戏,是不现实的,也不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但是,过度游戏必然是对孩子有弊无利,我们要解决的是防止孩子“沉迷”,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与管理。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游戏 引发两会代表委员关注
近年来,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这事家长着急、老师着急,两会代表委员也持续关心、关切——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张金英建议,综合施策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沉迷。首先,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引导。帮助青少年了解游戏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引导他们正确平衡游戏与其他需求,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抵抗网络游戏诱惑的能力。
其次,强化网络监管措施。加强对网游企业的监管,推动开发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游戏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方燕建议,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要与时俱进,帮助学生提高正确、合理运用网络的能力;通过人工智能等方式,对图片、文字、语音等进行识别。切实加强内容审核管理,及时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
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 国家出台这些好举措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重点规定了“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制机制”“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内容。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专章,明确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在预防和干预沉迷网络方面的职责,以及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各方面预防沉迷网络的义务。
教育部、中宣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分别对各地出版管理部门,网络游戏企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各地网信、公安等部门提出相关要求。
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要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
家长的“心病”也得自己治
除了国家、各部门出台政策,家长们自己也得有点招儿!
如今,我们没有办法把孩子完全隔离在一个没有网络的环境中,作为家长来说,跟孩子接触时间最长,家长的一举一动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所以说家长的努力对预防孩子沉迷手机至关重要。
我的一位朋友针对孩子沉迷手机,想出了好办法,那就是和孩子“约法三章”——玩游戏可以,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要承担违约责任。 那么,跟孩子“约法三章”的好处是什么呢?它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孩子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成功率也更高。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家长们有四点需要注意:
第一,表述要明确。比如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这样约定才具有束缚力。
第二,惩罚要执行。如果约定了违规后的惩罚,家长不要不忍心,说到做到,才能让整个约定有效。
第三,增加对孩子的陪伴。相对于玩网络游戏,孩子们更喜欢的是父母的陪伴。当我们用孩子更感兴趣或更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去填满孩子的内心和无聊的时光,网络游戏的吸引力将大大减少。
第四,给孩子提供优质内容。当孩子接触到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时,一开始往往是无目的的。家长要及时向孩子提供优质的网络内容,可以选一些有积极作用的优质动画片、纪录片。
你会发现,往往越是高质量的内容越不容易“成瘾”,越是没营养的内容,却常常让孩子们停不下来。
作者 | 杜润楠 来源于中国教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