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0668论坛

  • 0668-2210668
  • ...茂名人,茂名事,茂名资讯网!
搜索
楼主: 066888888

考入茂名一中的秘密:可以比其他人低160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3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扮弱计——让孩子充当一次“小大人”

父母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对父母漠不关心,缺少责任感,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责任感是要从小培养的,如果你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风雨无惧的样子,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是不需要他们关心照顾的。因此,父母们不妨偶尔扮一次弱,向孩子求助,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竟因此变成了懂事的“小大人”,而你也可以从孩子的帮助中获得很多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总说自己老婆没把孩子教育好,要主动去分担妻子因教育孩子带来的忧愁。少指责,多商量。

也许因为传统,教育子女的责任和家务大多都落到了女性身上。你可以不做家务(最好别这样做),但教育孩子,作为父亲,不能只把责任往老婆身上推,带来的后果不仅是夫妻无休止的争吵,更是孩子的不幸。

“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男人给予孩子的爱可能并没有孩子妈妈那么细腻,没有母爱那么显山露水。但父亲的爱就如一座山,深沉而久远,带给孩子的爱是厚重的力量。

在家庭中,夫妻教育孩子时难免有意见不一致和争吵。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最不可做的一件事是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的错误,即使她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要说也等孩子不在的时候摊开心来沟通,一起去改善,这远比指责对方效果好得多。

教育的责任对夫妻俩人来说,不是各50%的责任,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100%的责任。假设你的另一半不去教育孩子时,不要赌气,也不要怨恨他(她),自己承担起100%的教育责任,这才是一个合格父母的教育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5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夸具体不夸全部

“孩子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

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孩子会笑了,孩子会翻身了,孩子会蹦了,孩子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

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乎意料的夸奖

  出乎意料的夸奖则需要家长的蕙质兰心,而这种夸奖最容易拉近亲子间的距离,提升亲子间的亲密关系。

  什么是出乎意料的夸奖?来自于家长对孩子的认真观察细心体会,在孩子不经意间做出某些事情的时候,却被你抓到了其中的亮点,从而给予夸奖与肯定。孩子在这个时候最能体会到那种被认可的快乐!但这种夸奖一定要有的放矢,不能敷衍,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夸大效果。

  前段时间家里的拖把坏了后,很快就网购到货。儿子兴奋的拆开包装,发现拖把为三节需要安装。那天我正好头晕脑胀的有些生病,他就自己开始兴致盎然的动手,很快就把拖把组装成功。然后又发现拖把无法直立起来,实验了好几次后他开始询问我。我大手一挥少气无力的告诉他这种东西不存在太多科技含量,自己琢磨就好。他研究了好一会儿后,拿出螺丝刀三下五除二把绊住的两个绊儿给拆掉了。然后拖把晃晃悠悠的直立起来。看着他满头冒汗的拿给我看时,我让他顺带把说明书拿过来。结果上面赫然写着:如果发现拖把无法直立,将其放进拖把池脚踩着就可以直立起来。我念给他听,然后两个人面面相觑。儿子有些不好意思。我却对他的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表示出极大的赞赏。儿子有些出乎意料,自认为自己做的有些多余。我肯定的告诉他:“妈咪认为你此举不多余。首先你肯于自己组装,就是在帮助妈咪,说明你有爱心;其次你组装完毕后发现了问题,证明你善于检查与发现;第三你及时询问了妈咪,虽然我没有帮助你,但是说明你有意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第四你自己动手解决了问题,说明你有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出现现状,说明目前咱们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认字问题。对不对?”

  我认真的总结,一条条的细致说明;儿子仔细的听,一次次的点头认可。我想以后我们家的东西坏了或者需要他动手做什么,他都是有信心去快乐的尝试的!

  还有就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夸奖,不要拘于形式或者总是能够让孩子一下子就猜到你的目的。如果是家长一张口说话,孩子就已经八九不离十的知道家长要说什么了,那么不管是夸奖还是批评,都不会有太多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8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信很重要,但是要认清自己

家长的夸赞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既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又要让孩子认清自己。L同学一直活在家长和自己所营造的“如果”里,没有考上大学出外打工,仍然认为自己足够的聪明,如果努力也可以考上重点本科。没有实践的结果,只有嘴上的如果,不停的在为自己寻找借口,始终没有认清自己。

要让孩子足够自信而不是自大。让孩子多去实践,说到就要做到,勇于去挑战自己。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不吹嘘,不夸大,脚踏实地。

培养孩子自信首先要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学会说“我可以”而不是说“我试试吧”,孩子主动的去做一件事情要多鼓励和支持,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而不是看着孩子困惑就去帮忙,你的帮助能够让孩子迅速完成但是也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

多指出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让孩子能够认清自己,鼓励能带给孩子动力,适当的泼冷水也能让孩子更清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孩子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

我们总是渴望可以在工作中得到上司的鼓励和肯定,那么孩子更加如此,他们希望收到更多的鼓励。比如说,有些宝宝总是不爱吃饭,某天稍微吃多了一点。家长可以这么说“宝宝今天真棒,相比昨天有进步,继续加油,这样很快就可以长高啦!”,而不是“快点吃,怎么天天都吃那么少,食物都浪费了!”显而易见,鼓励的方式更加能让孩子接受。

当然,批评也是非常必要的,切记要就事论事。不要一发脾气,就把孩子狠狠数落一番,每次都啰啰嗦嗦一大堆,甚至把孩子的旧账全部翻出来,这样做都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就事论事,比如孩子没做完作业就玩手机,我们应该说“10分钟后,我要看到你在书桌旁写作业。不然这一周都不可以玩手机了!”该强硬的时候还是要强硬,不然孩子会慢慢变成“小大人“,最后无视你说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放任,树立孩子规则意识

对孩子充分信任和放手,重视孩子的自由意志和独立思考,并不意味着孩子就可以我行我素,也不意味着对规则的轻视和抛弃,而是允许孩子拥有有限的自由。

家长要给孩子明确自主的范围,什么是可以适当放宽的,什么是需要限制的,什么是必须严格遵守的。

比如作息,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确定能够保证孩子充足睡眠的上床时间和起床时间,绝对禁止因为赖床而上学迟到。

如果放纵下去,精神状态就会出现问题,变得懒散和无所谓,更不可能勤奋和刻苦了。

因此,家长要加强监督,和学校密切配合,帮助孩子强化规则意识和日常规范,养成良好习惯,让孩子明白“越自律才能越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声音法则:
要倾听孩子的声音

家长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想法。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效仿,不肯听大人的话,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根据心理实验研究,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动作,而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当然,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总之是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举一个例子,孩子洗手你就得给他训练,不洗手就不能吃东西。“洗手了吗?”你老问孩子,还老看孩子,孩子慢慢就习惯了,养成了习惯就成了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

那么孩子的习惯养成呢,有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因此要训练。比如晚上睡觉以前,把衣服叠好,把鞋子放好,都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把自己上学的书包有序地整理好。孩子开始不会,父母可以指导,演示一下,然后弄乱了让孩子做,孩子往往就很有兴趣,像军人一样,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

要注意,培养孩子好习惯,关键在头3天,决定在1个月。好习惯都要这么一步一步训练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应当使每个人的天性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强迫儿童接受外来的知识与道德要求,和种树、种庄稼一样,疏松土壤,兴修水利,让根系得到自然发展,教育就是要让人自由生长、主动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满足孩子要有度

要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能够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

儿童精神病科医生托马斯博士告诉我们,

“只有当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能获得某种东西并不取决于他的欲望,而是取决于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

孩子越早明白这个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

一定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正确的做法是,拖延一些。

比如,孩子饿了,可以让他等上几分钟。

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

在家庭中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将来生活中的挫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对总是吵架的父母,必定会养出一个灵魂流浪的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的争吵,以为事后一个道歉,便可以“风雨过后见彩虹”。殊不知,孩子幼小的心灵所受到的创伤,岂是几句道歉就可以解决的。父母争吵,若不能争得优雅,吵得体面,还请躲起来去吵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独立自主

在学校,老师再怎么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若回到家不实践的话,也是白搭的。父母都有保护孩子的欲望,但不能过度。父母如果不能对孩子适时的放手,孩子就会一直对父母有依赖性,无法独立。还有些父母不仅从生活上、学习上干涉孩子,甚至会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这样直接抹杀了孩子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先忍一下想要上前帮助的欲望,让孩子先“自己想办法”,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如果问题实在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家长再出手。

保留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尝试,失败也没关系,探索的过程才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父母平时也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

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不要立马惩罚孩子的错误,最好先问清楚孩子:为什么犯了这个错误?他可能是因为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而犯的错,那我们就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其实并不是那么讨厌的事情啊

当你背完了整整几页的政治历史语文

别人问你你可以自信的倒背如流

收获了别人崇拜的眼神时

当你为了一道数学物理化学题目纠结了整整半天

但是最后解出来,被同学老师表扬时

当你中考完可以安心等通知书时

被家长亲戚鼓励时

当你可以自由谈恋爱都不怕爸爸妈妈骂

可以理直气壮的把成绩单甩过去时

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谁都想当个优秀的人,他们行,你也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性别不同,父亲角色不同

作为男孩的父亲,如果你对做男孩的榜样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不妨借鉴以下几种观点和方法:

面对青春期的男孩,让他们感觉到道德约束的力量。

大家都说青春期的男孩容易变“坏”,有心理学家表示,青春期的男孩是否会变“坏”,与他们是否与父亲在一起有很大的关系。

对男孩来说,父亲是强大的象征,孩子会崇拜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讲,父亲就像一股道德的力量,他在时刻束缚着儿子的行为。

男孩进入了青春期,母亲的管教似乎已经对他们不起作用了。

有时,为了让母亲看清这种局势,他们甚至常常向母亲的权力挑战。这时候,父亲最需要做的是与母亲站在一起,两个人用同样的态度教育儿子。

对于青春期的女孩,父亲的影响比母亲要大,除了父亲的勇敢、宽厚等特点适应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外,女孩还可以从父亲身上找到理想化的异性形象,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

一个缺乏父爱的青春期女孩,更容易从家庭之外的男性身上寻找父亲般的关爱,特别是当这份关爱又突然失去时,孩子很难面对这种创伤和打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不要随意挫伤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孩子越小,你的话越有可信度,他们会自觉不自觉的把你的话奉为圭臬。否则你的孩子将失去自信和活力,将会失去应对未来挫折的勇气,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孩子换位思考        

必要时,和孩子讨论:当你喊妈妈时,如果妈妈不回应,你是什么感觉?当你喊小朋友时,如果对方没搭理你,你怎么想?当你有问题喊老师时,如果老师没反应,你觉得怎样?

告诉他,回复别人的话,是最基本的礼节,是对别人的尊重。比如别人给你东西,如果拒绝,也要说“谢谢,我不要”,不能置之不理。生活中有一个潜规则是: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传正信息,少给负信息

用正常的眼光看别人,用反常的眼光看孩子,是当今父母普遍存在的问题。只要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就怀疑自己的孩子有毛病,有的家长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有病,这本身就不正常。我们不该让孩子的头上从小就笼罩着“有病”的阴云。

我想起一个外国男孩的事儿。他出生时就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后来爸爸妈妈告诉他,所有的人都是这样,他们所以跑起来那么自如,是下功夫练出来的。孩子的爸爸妈妈始终把孩子看成正常人,一样让他参加体育活动,一样让他去跑步……这个孩子虽然身体有残疾,可心理一直很正常。经过刻苦锻炼,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这叫什么?正信息!对孩子来说,“有病”就是负信息,“没病”是正信息。在正信息中长大的残疾孩子,肢体虽然不健全,但心理是健康的;在负信息中长大的孩子,肢体虽然健全,可心理有病,总怀疑自己有病,时间一长,真会出毛病。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今天的父母对孩子多有烦恼,少有惊喜,原因在于不是用心去赏识自己的孩子,而总是盯着别人的孩子不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讲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想给孩子讲点什么道理,必须首先确认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比如有的家长明明自己对孩子的考试分数斤斤计较,问出口的问题却是: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不要在意分数?

家长自己都表里不一,还拿什么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呢?教育的前提是:执教者先弄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川菜式教育”与“粤菜式教育”

英语的教育“Education”的本义是引导、调动,而不是灌输、打造。如果我们把尽可能多的资源灌输到孩子身上,用像做川菜的方式,就是大量地使用各种调料,而且这种调料是相当固定的、常规的调料,最终得到的味道一定是调料的味道,而不是菜本身的味道。

目前这样的教育在中国非常流行。而我觉得应该值得提倡的是粤菜式的教育,实际上粤菜是强调的把食材的味调出来,他们把盐叫做上味,有时加盐的目的不是为了有咸味,而是为了把菜里头的味道给调动出来。教育本身的含义应该就是引导,就是一根导管把它导引出来。我们现在的父母常常不是在为子女而是在为自己设计未来,在子女的身上表达着他们的自恋,或掩饰着他们的自卑,像古人用想象力“打造”龙一样打造孩子。孩子已经而是为一个,承载着的。所以我们应该回到一个更强调影响而不是管理,更强调失控而不是控制的这样一种教育模式当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668-2210668

客服QQ点击咨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6272749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www.06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粤ICP备190324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