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8论坛

  • 0668-2210668
  • ...茂名人,茂名事,茂名资讯网!
搜索
查看: 11891|回复: 27

中国高中生近视率高达83%,好成绩和好视力哪个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5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高中生近视率高达83%,好成绩和好视力哪个重要?

当前,全球近视人口比例快速增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2016年美国《眼科》杂志发文称,2000年全世界约14.06亿人近视,占世界人口22.9%,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47.58亿,占世界人口49.8%,50年间将增长约2倍,其中10—25岁亚洲近视人口增长最快。美国青少年近视率约25%,英国小学毕业生近视率低于10%,德国青少年近视率在15%以下。日本2012年至2017年小学生近视率由30.7%上升至32.5%,初中生由54.8%上升至56.3%。

1.webp.jpg


近年来,由于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普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社会上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和视力健康管理认识不足,公众视觉健康知识匮乏和视觉健康领域政策保障薄弱,各部门协同配合不够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越发严重,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且呈现低龄化、重度化、发展快、程度深的趋势。

2.webp.jpg

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各学段学生近视率持续上升,7-12岁小学生视力不良率:45.71%、13-15岁初中生视力不良率:74.36%、16-18岁高中生视力不良率:83.28%;视力不良低龄化现象明显,7岁男生、女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28.95%、32.15%。


2018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

3.webp.jpg
好成绩和好视力,哪个比较重要??
怎样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
李阳英语可以帮您!

李阳英语 报名有礼活动
4.webp.jpg

即日起,报名本校任意科目任意课程(或推荐同学报名),即送价值328元的眼部按摩仪一台。可以帮学生缓解眼睛疲劳,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

礼品数量有限,送完即止!


5.webp.jpg
6.webp.jpg
李阳英语茂名分校
咨询热线:0668-2827233、2199779
学校地址:茂南区油城七路26号(平安保险对面)
7.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有些父母认为,爱就是成天围着孩子转,像“直升飞机”一样,有点事马上“飞”去 “救火”。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的西弗林教授认为,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孩子更易抑郁,自理能力差。家长应学会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尤其当孩子觉得被 管得太多时,家长要接受而不是抱怨“不被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源自内心认可的夸奖

  这类型的夸奖是家长最容易做到的,也是最容易随着孩子的成长被忽视的。

  你还能否记得孩子第一次站立起来,第一次踉踉跄跄的迈步走,第一次张口清晰地叫出爸爸妈妈时的喜悦吗?你还能否记得当时喜悦后你给予了孩子什么样的夸奖或者认同吗?还记得你总是在孩子面前伸出的大拇指吗?还记得你总是能够脱口而出“你真棒”吗?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是否你的要求越来越苛责,是否你的言语眉目间对于孩子的赞同越来越少?诚然孩子们随着年龄的成长会越来越有自己的世界与自己的举动,而这些可能是与家长相背离的。那么你是否能够调整自己的要求接受不同时期的孩子,又是否能够像孩子小时候那样随时随地的认可他们呢?

  还有很多家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和孩子的交流沟通却越来越少。相信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同样相对无言的状态也绝不是一次两次就形成的。如果家长和孩子之间永远只有老三句:“作业做完了吗?”“考试成绩怎么样?”“我说的你就不听吧!”,那么孩子和家长之间出现鸿沟也是自然而然的。如果家长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自己的要求上去衡量孩子,那么孩子永远都是弱者,都无法达到自己的满意。

  孩子有与生俱来的是非对错观,也有准确判断家长对自己是认真还是敷衍的能力。所以“源自内心认可的夸奖”对于家长来说很重要;而且能够真心的夸奖出来也很重要。适当的放低自己的要求,根据孩子每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预期调整,做到可以真正的帮助孩子而不是打压其信心与兴趣,可以跟得上孩子的脚步了解的孩子的节奏;这些对于家长都是一种长期的修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8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马虎是个大缺点,一定要重视

千万不要把孩子的马虎不当回事,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粗心或许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当孩子养成习惯,并沉醉在家长“不马虎肯定考满分”的幻想里,那将变成一个很大的错误。细节决定成败,当粗心大意成了一个人的标签,将会难以改变。

孩子需要多赞扬鼓励,但是“不马虎肯定考满分”这样的鼓励会害了孩子,这样的激励方式只是在为孩子找借口。孩子所接收到的信息是“他很聪明,可以考满分”而不是“我要改掉马虎这个坏习惯”,而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孩子仍然会接二连三的马虎,而他内心仍然在给自己打满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倾听,其次说出孩子的感受

所谓倾听,不是说家长跟孩子说声“恩”,“哦”就可以了,需要双方间的互动。当家长和孩子可以用目光交流的时候,孩子才会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尊重了。

其次,当孩子摔跤了很痛的时候,不要直接对孩子嚷嚷说“你怎么路都不会走!”而是对孩子说,“妈妈看你刚刚摔了一跤,你现在是不是很痛呢?”

这一招是非常有效的,因为这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毕竟孩子年龄还小,我们不可能用大人的思维与其沟通。如果我们总是抑制孩子的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在往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就会大爆发,然后渐渐疏远父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放手,培养孩子自主意识

家长要逐渐对孩子放手,对孩子少一些控制和干涉,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意见,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去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也应该允许他们失败,给他们尝试错误、并改正错误的机会。

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先由父母协助、指导和督促,逐渐过渡到由孩子自主安排、自主完成。这样能使孩子获得自我控制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的决心和意志。

急于插手、急于纠正,就会使孩子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产生依赖感,不愿也不敢探究未知的事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榜样法则:
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父母、兄姐、亲友、师长、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影响。母亲对于女孩,父亲对于男孩的影响颇为重要。

除了家庭内的榜样,家长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例如孩子崇拜的偶像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首先了解情况,帮助孩子。孩子们都需要友谊,害怕孤独,有些孩子是因为搬家转学到新环境没有朋友,而与一些“问题学生”为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天津社科院的关颖研究员曾与儿子难以沟通,但儿子房间里贴了许多篮球明星乔丹的画像,因为乔丹是他心中的偶像。

后来,一向不喜欢篮球的关颖,开始与儿子一起看篮球比赛了,并且收集了许多乔丹的故事,这让儿子对妈妈刮目相看,自然亲近了起来。关颖发现,只要与儿子谈乔丹,儿子就心服口服,因为他对这个偶像有认同感、亲切感。

结果,借助乔丹这个榜样的力量,全家人和谐相处,儿子也越来越可爱。

儿童时代就是榜样时代和偶像时代,因为儿童的学习特点就是观察和模仿。父母和教师既可以选择孩子喜爱的名人榜样,也可以选择孩子的优秀伙伴,只要发现他们的某些好习惯,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批评,对事不对人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比如,孩子弄坏了妈妈的首饰,这样说是对的:

“你看,如果你去玩你没权利玩的东西,就会发生这样糟糕事。”

这样说是错的:“你太坏了,你怎么能弄坏我的首饰呢?你成心不让妈妈戴了!”

第一句明确告诉了孩子,他的错误在于他“动了不该动的东西”,并没否定孩子的人品。

第二句话则为孩子定了性,使他很沮丧,打击了他作好孩子的自信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爱孩子没有错,但爱的太过就是你的错了!走出家庭,离开父母,谁管你是不是有人爱,有人疼。大家都是看你的价值,才决定要不要和你交往的。所以,教会孩子独立,帮助孩子获得能力,才算真正的爱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的兴趣

在学校,老师教孩子读的是语文知识,各种分段、总结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背名言锦句、回答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等,别说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了,不扼杀就算好的了。而孩子的阅读兴趣,其实从孩子咿呀学语时起,就该被培养了。

孩子小一点的时候,可以从绘本看起。孩子对文字还不熟悉,但对图像是很敏感的,孩子会通过他的眼睛把图画想象为自己的故事。等孩子大一点能够读文字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读书的氛围。

家长可以在家里多放一些优质内容的图书,比如世界名著、名人传记等,家里的书多,孩子自然就读得多;家里的好书多,孩子学习到的东西就多。家长平时闲暇时候,自己也可以多看些书,报纸也可以,孩子耳濡目染,慢慢地也就产生读书的兴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

可是你忍心让你的爹妈为你的以后奔波吗?

为你的将来担心吗?你不觉得不安吗?

现在他们给的以后不该还给他们吗?

凭什么拿着爸爸妈妈的血汗钱不去努力。

如果你觉得现在走的辛苦,

那就证明你在走——上 !坡 !路 !

总会有一些事阻止你走向梦想

别在意,你会成功的!

相信自己  那些杀不死我们的,

终将使我们更加坚强!

坚持不下来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拥抱。

我们可以怯懦,但我们怯懦过后,

要调整自己,毕竟还有梦想在等着被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母爱给满足感,父爱给方向感

父亲和儿子之间确实有一种属于父与子之间的语言。他们在一起可以不分长幼地打闹、可以不断触碰对方的身体……行为学家表示,父与子在打闹中所进行的身体之间的接触是父子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深层次的沟通。

正是由于这种深层次沟通的存在,男孩知道,他将要成长为像父亲那样的男人。在父亲身上,他们能看到自己的未来,他们会自觉地以父亲为榜样。

每个男孩的成长都需要家长的爱,但父爱与母爱完全不同。母爱细腻、温柔,在母爱中,男孩能得到满足感;而父爱博大、粗犷,在父爱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

如果一个小男孩长时间接触不到父亲,或者感受不到父爱,他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进而会迷失方向。

男孩是需要父亲的,他们需要从父亲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他们需要模仿父亲的行为来使自己成长为男子汉。所以,为了男孩的健康成长,父亲千万不要以“工作忙”为理由而忽视了儿子。

父亲的行为、语言以及思想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男孩,但并不是所有的父亲都能成功地承担“儿子榜样”这一角色。很多父亲也常常在无意识中把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传达给了儿子。

生活中,如果父亲很少帮妻子做家务,那么当母亲要求男孩帮自己做一些家务时,男孩就会理所应当地拒绝。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产生了这样的思想:做家务都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有权不去帮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过时,更不能无缘无故地把自己的不愉快倾泻到孩子身上。否则你的暴力倾向会在孩子身上发扬光大。(注意:这里强调的“不要动不动”,并非是不能打,关键要把握住什么时候打?打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打?对于有些极端的错误,不用极端的举措,孩子容易忘记。必要的惩戒是必须的。有些出了很大问题的孩子,家长还在强调“我从小就没动过他一指头”,显然是犯了纵容的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的大脑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是随时沉浸在当下的,这就是他们磨蹭的根本原因。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最有效的办法,是你要把当前的情况和孩子解释清楚,帮他们从当下跳出来,看到整个情势,然后交给他,让他学着去抓紧。

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就促进了孩子大脑的整合发展,帮他们提高了时间管理和规划能力。这些能力,在今后孩子的学业、工作中,都至关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做人中人,不做人上人

少给孩子提一些过高的、难以做到的要求。

做父母的本应该有颗平常心。因为,生儿育女是最平常的事情。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诫过父母们:“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人中人”就是“平常人”。

一个伟人把自己看成是平常人、人中人,我们这些普通人,却又非逼着孩子去当什么“人上人”不可,这不是害孩子吗?有了这种心理,对待和教育孩子自然不可能既科学又冷静。

培养平常人,要有平常心。所谓做平常人,就是少给孩子提一些过高的、难以做到的要求,而是把人生的道理,用最平常、最通俗的语言讲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自己的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没用的育儿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这3种办法恰是很多家长身体力行,运用最纯熟的。此话一出,肯定会引起很多家长的疑问和困惑:如果讲道理孩子不听,除了生气或感化他,还有什么方法呢?难道放任孩子不管吗?

孩子当然是需要教育的,但以大道理压人,强迫孩子接受来自家长口头的“道理”,这是在使蛮力,是思维懒惰和粗糙的表现,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让问题变得越来越麻烦、越来越被动。

教育是门艺术,讲究的是简单和精巧。改变“讲道理”的思维定式,变通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是“园丁”,而不是“木匠”

有一本书叫《权力和影响力》,我们父母跟孩子的关系里头很容易陷到这种权力结构当中,而不是一种影响力当中。父母应该扮演的是园丁,而不是木匠。木匠的工作在于打造,实际上更应该像园丁一样,你提供温度、土壤,提供一个好的生态,让植物按照它自己的方式去成长。

这里讲一个犹太人的故事,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爱因斯坦,他是一个高考落榜生,通过补习一年考上了一所二三流的工学学院。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工作,到中学里代课三个月,最后是同学的爸爸在专利局给他找了一份工作,恰恰通过专利局的这几年研究,让他得了诺贝尔奖。

如果按我们现在的设计方式来说,爱因斯坦是一个非常失败的人,因为他没有考上名牌大学。所以说我们身处一个很不幸的时代,我们中国流行过度教育,或者说,就是家长对于子女教育过程的过度设计和过度干预,导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升学童话和神话,例如哈佛女孩刘亦婷。我非常关注这个女孩将来会怎么样,我也非常关注那些少年班的学生会怎么样。实际上,我们社会的太爱相信这些神话,却忽略了那些不被人关注的孩子。人生是一场长跑,绝对不是在初期起跑时跑在前面的人最终也会跑在前面。

还有一个问题,中国父母现在对孩子的投入不是教育投资,而是一种教育消费,而且是过度消费。听说北京的某个小学收赞助费高达35万,还供不应求,为什么?因为它已经进入了一个消费市场,已经进入到类似于奢侈品市场的逻辑里面。奢侈品的逻辑是,价格是价值的一部分,如果商品价格不足够高,它就没有价值。我们的教育消费陷入了这样一个逻辑当中,像买名车、名包那样去购买孩子的教育,其后果非常地令人担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条件接纳孩子、爱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故意和家长对着干,而是由于成长期的家庭教育或生理原因还有环境中的影响。

所以家长们了解了这些成因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和理解孩子,不要再埋怨孩子,还要知道,叛逆期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短暂的一个时期,它很快就会过去,所以家长们能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孩子,帮助孩子们把这个时期尽快度过去,未来你的孩子才会更爱你,更尊敬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懂得如何与陌生人交谈

今天的社会,每一个家长出于安全考虑,都在不停地告诫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说话”。可是十八岁以后,他们都不得不离开家庭和学校的熟悉而舒服安全的环境,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

局促紧张、词不达意、吞吞吐吐、目光游离、手足无措,这些都是常见的“陌生人交际恐惧症”的表现。而一个十八岁的人如果还有这些表现,主要原因就是他没有从孩子过度为一个成年人,不具备应有的成熟。

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尽早培养孩子以成年人的方式与人交流:主动与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绍、有礼貌的肢体语言,包括微笑着直视对方的眼睛、尺度适宜地握手、敢于提问题等等。一个十八岁的人学会成熟大方的交流方式,会让对方在初次见面就很快产生尊重和好感,而不会因为年轻受到轻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668-2210668

客服QQ点击咨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6272749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www.06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粤ICP备190324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