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8论坛

  • 0668-2210668
  • ...茂名人,茂名事,茂名资讯网!
搜索
查看: 13407|回复: 25

『李阳英语』春季课程火热报名中,仅需9.9元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5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阳1.jpg



李阳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6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情绪柔和,孩子才能有主见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没有主见,人云亦云,好像墙上的芦苇,迎风就倒。

没有主见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环境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发挥重要作用。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情绪稳定,用询问倾听代替强势权威更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变得有主见。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最长,倘若母亲情绪暴躁,动辄打骂指责孩子,孩子就会在内心生出惧怕,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达,久而久之就不会自己思考,变得没有主见了。

在宋家三姐妹的记忆里,母亲永远都是柔和的,她从不会疾言厉色的命令,也不会大喊大叫的狂躁,正是因为母亲情绪的稳定,才能使孩子们个个有主见,个个有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孩子意外磕碰时
睿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几十个孩子在一起打闹嬉戏,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就连我一人带一个孩子都难免会磕了碰了,何况是这么多孩子呢!

这些磕磕碰碰都是孩子童年的宝贵经历,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在磕碰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保护自己,学会了面对挫折,学会了勇敢面对生活。

结局:孩子学会有责任、有担当!

理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没关系,我相信老师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责备也没有任何意义了,最重要的是要先安抚好孩子。

如果伤得比较重,与老师沟通,了解真相后寻找解决的办法。不能一味的责骂老师并将所有责任都推到老师头上,我相信老师爱着每一个孩子。

结局:孩子学会理解和宽容。

奇葩型家长这么认为:

我的孩子受伤了?你们怎么带孩子的?怎么这么不负责任?连个孩子都看不好,还当什么老师?不行,我得找校长说说!

结局:孩子学会推脱责任,变得尖酸刻薄,社会交往能力也变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学习不可能轻松
但学习最靠近成功

孩子,那些你崇拜的偶像、羡慕的名人,其实都没有“轻松”的童年。

柯洁,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棋手,小时候因为学棋经常哭鼻子。

他自6岁开始学棋,其他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他已经独自一人到北京学棋,每次输了就哭,哭湿了半个枕巾。

周杰伦,华语乐坛最有影响力的音乐人,小时候被妈妈鞭打着学琴。

他从4岁开始学琴,因为多动,妈妈就拿着藤条在旁边督促,慢慢的,他终于能沉下心来认真练琴。

他在一次采访中说,很感谢母亲,自己的音乐底子都是母亲用藤条逼出来的。

董卿说过:不读书,换来的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层。

人生在不同阶段就有不同使命,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就是现在最重要的责任。

不论学习有多辛苦,但不学习,就要饱尝无知的代价。读书,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最大转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情绪柔和,孩子才能乐观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许多成年人遇事总是习惯从不好的角度出发,总是以一种悲观的态度处世,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说的就是“坏了”“完了”。对自己没有自信,时常陷入怀疑自己的漩涡之中。

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这类人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性格与童年时期母亲的情绪不无关系。

在孩子成长期间,母亲情绪不稳习惯于大喊大叫,习惯于用吼叫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沉默,孩子长时间受母亲暴躁情绪的影响,心理上会留下阴影,遇事也就习惯先往坏处想。

老舍曾在文章中说我的母亲“并不软弱”“吵架拌嘴,永远没她”“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的人和事,都采取平和的态度”。

不论是胡适还是史铁生,母亲们柔和的情绪给他们的童年撑起了一个避风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让借口欺骗你的大脑

每次你不想学习的时候,就需要留意一下自己找的借口。

比如我在学习的时候,总喜欢告诉自己,再刷5分钟手机、再打一局游戏就去学习啦!

然后时间过去之后,我又会对自己说,“再看一分钟”,于是1个小时、2个小时之后,看的有些累了,我就就想,要不再休息一会儿吧。

当你也遇到和我一样的状况时,你需要做的是,告诉自己,我只要再学15分钟就可以玩手机。当15分钟到了的时候,你可以说,不然我再学15分钟。

如果你是“喜欢做自己擅长学科的人”,建议你从你喜欢擅长的那个学科开始学起;

如果你是“喜欢挑战自己”的人,建议你从自己不擅长的学科开始,这样你可以对自己说,“我就不信了,这道题做不完,就不休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
希望你永远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孩子,拥有好奇心是一件好事,它是你主动亲近世界的第一步。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会让你走得更快、更远,会让你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当你拥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你会开始探索更多的知识,如此,学习就成了兴趣,会变得很简单;你还会热爱生活中各种神奇的东西,当然,它们也将以另一种美好的形式回馈给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学习的动力上,即孩子是否喜欢学习。

父母对学习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课堂、作业等学习任务,但对一个12岁前的小孩来说,只要每天一睁开眼睛,学习就在发生。他在观察周围的生活里有什么,观察成人的各种习惯、怎么应对每天早晨的饥饿、一天的生活怎么安排等等,这种观察和模仿都是学习。

所以,当家长看到孩子的学习动力不足时,要反观自己对学习的投入、关注与热衷是否也有所缺乏。

举个例子,家长每天起来都是抱着手机放松娱乐的状态,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消极影响。但如果家长有固定的阅读习惯、随时思考问题的习惯,就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很有意思的事。

家长在家里表现出更有趣、尽力的状态,也更益于孩子学习。父母可以在家里谈论怎么将一张纸叠起来、怎样把家里再归置一下、明天做什么美味的中餐、最近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新闻播报到底在讲什么内容、在单位遇到的问题及调查分析的解决过程……

这种“不断提问”本身就会激发孩子对事情与未知事物刨根问底的习惯,对其学业会有较大帮助。

通常,认为孩子有时拖拉,是因为不明白这项事情的作用、与未来生活的关联,所以一定要在历时性方面引导孩子思考,感受学习的价值。每天家庭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便会让孩子逐渐明白学习的积极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乱发脾气的危害

1、轻度后果: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的逆反心理表现在对家长的话置之不理,即使是家长发脾气了,孩子也不害怕,甚至会顶嘴反抗了,会导致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了。

2、中度后果:孩子成年后容易变的脾气暴躁,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因为家长耍脾气教育孩子,孩子也会跟着你学的,家长无法控制自己情绪,孩子也就慢慢失去对自己心智的管理能力。

3、重度后果: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抑郁倾向,甚至会出现抑郁症或者自闭症等现象

发脾气父母给孩子造成了不少的压力,孩子在坏脾气父母面前就像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小老鼠,他们恐惧父母的坏情绪,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会因为害怕做错事而处处小心、自我压抑,即使有想法也不敢表达,经常是话到了嘴边,发现父母情绪不对便生咽下去。这样的孩子往往自卑、没有主见,缺乏自信和判断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7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个时间点切莫批评教育孩子

教育与监护孩子虽是父母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有些时间父母不应该批评教育孩子。

✘ 一是早上出门时
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温馨地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受气。

✘ 二是一起吃饭时
很多父母平时不抽时间陪孩子,只有吃饭时专心面对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教育孩子。

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本来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 三是父母脾气变坏时
父母脾气已经很坏,很容易一张嘴就骂人,结果伤了孩子,也损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爱形象。此时,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开口。

✘ 四是发生直接冲突时
孩子说好晚上8点回来,结果10点才回来。父母早已窝了一肚子火,这时如果开口,必然发生直接的冲突。倒不如把事情压后,等第二天再听孩子解释。而且,父母表现了宽容与大度,会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8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品的树立来自榜样的力量

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

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

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9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条件养育,不是带着条件

《无条件养育》的作者科恩说,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它只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礼物。

所谓无条件养育,在我看来就是在此无条件的爱的基础上,所衍生的养育行为。简单说,也就是你不是怀有某个目的才去养育孩子的。

很多很多年以前,我看一部电视剧,由王志文主演的《天道》,剧中有一幕,王志文与剧中的母亲发生争执,母亲说到养儿防老。王志文回应母亲的话中,其中有一句是:如果您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两说呢。

当时,这样的一句话,就像是一闷棍打向我,毫无防备下直击中我心。我人生过了30余年,第一次想,是啊,如果我们是带着条件、目的来养育孩子,那不就是交易吗?这又是哪里来的恩情呢?

然后,还有主流社会一遍遍教育你,要懂得感激父母,你看父母们多辛苦啊,他们都操碎了心,熬白了头等等,反正,你要是还不知好歹,不知恩图报,你就十恶不赦了。父母们就那样心甘情愿地把自己过成牺牲者,过成弱势群体。

有时,我觉得无条件养育这件事情里,大自然做得比人类好,它们是真正在实践无条件养育,南极的企鹅爸爸和企鹅妈妈,在企鹅宝宝长大之前,几乎是倾尽所能,然而,一旦企鹅长大,那种分别令人动容。已长成的企鹅纵身一跃,游向大海,茫茫大海,此生必难再相见。它们的养育没有条件,无怨无悔,但却代代相继,是符合天地之道法。

有关人类心理进化论的研究就提出,符合心理进化论的养育方式,应该是父母养育孩子,而孩子无须回报父母,因为孩子回报父母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己活好,又去养育出他们的孩子,代代相传,把父母的血脉往下传承就是最好的回报。

河流总是往前往下流动的,如果一天到晚想要孩子报恩,那无疑是要让河水倒流,那不符合自然的规律,非道。

所以,无条件的养育,没有目的,养育孩子,不是想着将来某天他得为你在做些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0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享受生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

我们觉得,享受生活,不要说等你长大以后,而是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 有一次,一位奶奶对我说,你父母对你这么好,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报答你的父母。

妈妈更正了这种说法,对我说:对父母的报答不是很高的分数,而是从现在开始,好好活着,每一天。

所以,学习只是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交朋友、看电影、打扮漂亮、和小狗狗玩、适当上网玩游戏、放松去乡下陪伴疼爱我的奶奶、外婆外公、聊有好感的男生等等这些让我的生活很丰富,也让我的生活充满了爱,生命之火激情燃烧。

妈妈说,她从我的每一篇作文中,都感觉到了我对爱的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1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培养孩子如何抵制诱惑,如何克服自己的冲动。

诱惑在社会中非常多,在儿童时期,可能玩手机就是诱惑,对青少年,可能打游戏就是诱惑,等等。一个人在一生当中,面临很多的诱惑,如果你知道这个事不对你可以停下来,这是你一生安全的保障。

刚才提到的冲动是什么呢?

做这个事我马上就要做,等不及,类似这样的问题如果在6岁之前,要让他知道,要得到一个东西可能需要等待的,这个等待的过程当中你还要表现好。

因为在社会生活当中,我们很多事情不能马上实现,一个人没有耐性做不了大事,等待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超过12点睡觉的,基本上都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

曾对班上学生的入睡时间进行调查,惊奇的发现,平时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一般都在12点前入睡,而睡得最晚的竟然成了成绩中等的学生。

成绩中等的这些学生很努力,他们采取了时间战,短期内会有效果。但是长期以往,因为经常熬夜,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上课就经常打瞌睡,成绩停滞不前。

建议:
1、这类学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认为自己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成绩没有提高。如果自己家的孩子也这样,请一定要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同时,要求孩子12点前按时睡觉,态度一定要坚定。
2、一个教育研究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差学生”是上课走神造成的,认真听讲比起任何学习方法都重要,一定要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3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动嘴,不动手

有些同学说起知识点来头头是道,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时,思路似乎也挺清晰。

平时写作业时,感觉一看就会,觉得题目简单索性就不写了,或者是随便写几下、敷衍了事。

家长问几句,他就不耐烦地说:这些题我都会,懒得写,浪费时间。

但是一到考试时就“原形毕露”了,简单的题因为少了某些步骤而扣分、遇见不会的题瞬间就放弃、会写的题也不知道错在哪了,经常无辜的丢分漏分。

这种现象反映出孩子知识掌握的不牢固,也反映出孩子不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解决方案
对于学生来说,要端正学习态度,并落实在行动上。写题时要重视过程,注意掌握方法,提高解题正确率,吸取教训,防止一错再错。

如果是低年级的孩子,家长在督促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叮嘱孩子认真仔细,让孩子重视作题的步骤。如果发现孩子对待简单的题不认真,家长务必让他重写,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鼓励孩子获得成功

对孩子不提过高的要求,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孩子才会对学习有兴趣。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学会拼音和常用汉字后,可让他们给外地的亲戚写封短信,并请求远方的亲人抽空给孩子回信,让他们尝到学习的实际效用,这样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6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这样长大的
为啥现在孩子心理那么脆弱

很多父母不明白为何现在孩子心理问题那么多,甚至一部分家长认为都是现在孩子太过于娇生惯养没吃过苦导致的,他们的理论支撑在于,当初的生活远不如现在好,但活到现在也好好的没抑郁没自杀。事实也的确如此,以前的孩子就是那样粗养过来的,但是很多家长不明白,社会发展了,人的心理需求已经变化了,以前追求生理和安全需求,而现在追求归属和尊重。

我们那时候安全需求是主要,环境不允许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更高的需求上。情感的缺失、理想的磨灭,哪有现实中吃不了饭、住不起房、上不了学来得可怕?在这些基本需求面前,这些更高的需求,仿佛无病呻吟。

可现在孩子不一样了,生存需求完全得到满足甚至绰绰有余,此刻需要的除了父母的金钱养育,更有心理养育。那些说“现在孩子心理脆弱都是因为没吃过苦导致的”,话虽没错,但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的需求自然跟着提高,这是必然的社会规律和人之本性,怪不得任何人。

在低需求环境中长大的父母,没有学过如何悦纳自我、同理共情、换位思考、情绪管理等等心理知识和技巧。孩子这一代的心理需求已经提高了,但很多父母还没意识到,仍在用自己的成长经验养育孩子,又或者虽然意识到了问题却因为缺少知识和方法而无能为力。如果孩子无法从父母和学校学会如何排解压力,如何接纳自己,各种负面情绪堆积,最后只能自己逼坏了自己,成了我们眼中的心理脆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就行动,要不然好状态永远不在

你是不是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状况?

“我现在状态不好,一会儿再学。”

“我现在的心情不适合学数学,歇一会儿再说。”

但其实,你的“好状态”永远不会来,就算来了,也不会持续很久。

实际上,你在等待合适时间的时候,就是想暂时逃离你当下做的事情。说白了,你就是在——拖延。

所以,你要学会逼自己学习,并学会“以退为进”:

比如,你的数学很差,就一定要以基础题为主,不要强迫自己去做过难的题。

如果错题太多让你失去了信心,那就可以每天只改或者只做很少的题。

如果最开始就很大强度,就会对数学产生很大的反感,反而更不利于学习。

就算你不能完成今天的目标也没有关系,做了一点,总比一点不做要强。

今天完成10%,明天完成20%,把学习当作闯关,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好坚持,甚至会不习惯没有学习的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自欺欺人,但成绩不会无中生有

正如日本校园电视剧《龙樱》中,山本老师说的:

当天真的你们被无情地抛入社会之后,等待着你们的,只有充斥着不满和悔恨的现实。

一时混日子一时爽,一直混日子一直伤。

在本该读书的年纪,迟到,逃课,抄袭、应付作业,怠惰,拖延……

还安慰自己:

早上睡会儿懒觉没什么,不会影响学习;
偶尔走神没什么,不影响听课;
这题我会做,只是我懒得做!

殊不知你自己才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是学习这个动词的主体。

有多少人是坐在桌子前假装学习,是埋头书海中虚假繁荣。

更可怕的是,你自欺欺人时间久了,连自己都忘了自己只是在假装学习。

同学,请不要假装努力,成绩绝对不会陪你演戏。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若心怀侥幸,成绩就会告诉你敷衍的代价有多沉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668-2210668

客服QQ点击咨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6272749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www.06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粤ICP备190324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